隋文帝杨坚传金所,原名普六茹坚。隋炀帝杨广,原名普六茹广。
唐高祖李渊,原名大野渊。甚至连唐太宗李世民,原名都是大野世民。
这简直有点颠覆三观,难道说隋唐的建立者,都是鲜卑人吗?其实你这么说,也没什么问题,他们部分人身上的确有鲜卑族的血统。
可以肯定的是,杨坚本人虽然被称之为普六茹坚,可是他是正儿八经的汉人。虽说不是弘农杨氏的嫡系子孙,好歹也是杨氏的旁枝。他的父亲杨忠,母亲吕苦桃全都是正儿八经的汉人。往上数几代都是汉人血统。
一、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
那个时候正处于南北朝时代,有部分士族集团通过南渡,的确保住了家族的地位和姓氏。但是也有部分士族是不愿意南渡的。
这帮士族在北方,需要经历五胡十六国的惨痛时期,还要经历东西魏的分裂时期。所以说他们想要存活下来,就必须要向这些鲜卑政权低头才行。
展开剩余83%如果想要活得好,不光要低头,还要努力给人家干活。因此弘农杨氏、博陵崔氏、陇西李氏等等,都在努力给鲜卑皇室干活。
不光要干活,想要手握大权,还得嫁女儿才行。因此杨坚把女儿嫁给了北周宣帝宇文赟,李渊的爷爷李虎,也把女儿嫁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。
既给人家干活,又把女儿送给人家,那鲜卑皇室们,自然对这帮中原士族不错了。所以他们都得到了鲜卑姓氏。
杨家是在杨忠时期得到了普六茹氏。当时杨忠跟着尔朱氏、独孤信四处征战,后来又加入了宇文泰集团。立下了不少战功,所以被宇文泰赐予普六茹氏,因此改名普六茹忠。而杨坚继承了他隋国公的爵位后,也被称之为普六茹坚。
李家是在李虎时期,得到了大野氏。李虎一表人才,早年跟着贺拔岳平定元颢之乱。此后又跟着宇文泰混传金所,相继立下大功,从而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,封陇西郡公,赐姓大野氏,所以改名大野虎。此后他的儿子李、孙子李渊,都被称为大野、大野渊。甚至李世民都被称为大野世民。
不过改姓还真的未必就证明你成了鲜卑族人,这只是你在人家那儿混,融入人家那个圈子的方法而已。杨坚即使称之为普六茹坚,可他也是正儿八经的汉人。
二、鲜卑母系的影响,导致隋唐都有鲜卑血统。
1、杨坚和杨广血统考究。杨坚本人的血统没有太大问题,可是杨坚的媳妇儿就不一样了。他媳妇儿是著名的独孤伽罗,这女人老厉害了,把丈夫死死地攥在手里。
独孤伽罗就是正儿八经的鲜卑族女子,她的父亲独孤信,是鲜卑贵族,而且是个大帅哥。跟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有的一比,出门打仗都得戴面具的那种帅。
独孤伽罗的母亲崔氏,是汉人,所以独孤伽罗至少有一半血统是鲜卑人。而独孤伽罗给杨坚生了5个儿子5个女儿,号称十全十美,所以包括杨广在内的这些孩子,至少有四分之一血统是鲜卑血统。因此杨广被称为普六茹广,似乎问题不大。
2、李渊和李世民血统考究。李虎本人的血统其实也问题不大,是汉人出身。而李虎娶的梁氏也是汉人,所以他们的儿子李,的确是汉人血统。
可是李继承唐国公爵位以后,也娶了独孤信的一个女儿,他们生下了李渊。李娶的独孤氏,是独孤信的第四个女儿,她的母亲郭氏也是汉人。因此李渊至少也有四分之一的鲜卑血统。
至于李世民,他是李渊和窦皇后的儿子,李渊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,而窦皇后呢?窦皇后的父亲窦毅是汉人,母亲宇文氏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女儿,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妹,所以是正经鲜卑人。因此窦皇后有二分之一的鲜卑血统。
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,李世民身上至少就拥有了八分之一的鲜卑血统。所以称呼李世民一声大野世民问题也不大。
三、这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。
早在三国时期,司马懿奉魏明帝曹叡之命,千里奔袭辽东,平定了公孙渊叛乱。这个时候司马懿没有忙着走,他将辽东地区超过15岁的男子都给宰了,所有官员也都宰了。
这下子辽东就剩下了老弱妇孺,而司马懿也没有派人来管理此地,辽东一下子就空了。所以更北方的鲜卑各部落,发现辽东比他们那儿暖和多了,就大举南下,占领了辽东。
等到西晋王朝八王之乱的时候,鲜卑各部落又发现中原正处于大乱之中,而且更加暖和,所以他们就南下攻占了中原地区,从而出现了持续数百年的五胡乱华、南北朝。
这期间当然有很多人丧生,但是也有不少人通过智慧和胆略存活了下来。你比如说留在北方的士族大家们,他们通过和鲜卑贵族合作,逐渐融入到了鲜卑贵族之中。
他们彼此之间互相联姻,不断融合,这就有了后来的隋唐。其实不光隋唐君主有鲜卑血统,他们手下的那些大臣们,也有不少有鲜卑血统,更别说普通的士族和百姓们了。
历史很残酷,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,当然这也是一个大融合的过程。汉族的概念其实非常笼统,本身就是一个在历史进程中,不断融合的民族。
总结:隋文帝掌权后,立刻改回了杨氏。
杨坚是有一统江山之志的,而且他身上没有鲜卑血统,所以在他取代北周集团,建立隋王朝以后,便将普六茹坚改回成为了杨坚。
大定元年春二月壬子,令曰:“已前赐姓,皆复其旧。”---《隋书》
而且他媳妇儿独孤伽罗不仅不反对,反而支持丈夫推翻自己民族的王朝。杨坚改了,那老李家自然也不能再姓大野了,改回了李氏,所以去鲜卑化的现象也就这么出现了。
皇祖讳虎,后魏左仆射,封陇西郡公,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、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,当时称为“八柱国家”,仍赐姓大野氏。周受禅,追封唐国公,谥曰襄。至隋文帝作相,还复本姓---《新唐书》
其实去鲜卑化,也是为了迎合统治。毕竟当时汉人比较多,而且士族集团全部都是汉人。要想笼络这一部分人,只有融入到他们的大环境中才行。总之,一切为了政治服务。
参考资料:《隋书》、《新唐书》传金所
发布于:天津市维嘉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